希利斯·米勒是美国当代理论批评界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批评经历了20世纪50、60年代的现象学批评,70、80年代的解构主义批评,80年代中期至今的解构主义言语行为理论批评三大阶段,其发展轨迹堪称是20世纪后期美国以至西方理论批评发展历程的缩影。他用意识批评、修辞批评、言语行为理论批评等批评方法解读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一系列重要作家作品。他平生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羹探究和开掘文学表现的建构性和多元异质性上,一举突破了西方传统批评家们一贯坚持的工具论和统一论批评理路,开辟了新型的建构论和差异论批评理论,深刻揭示了文学世界的另一种图景,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堪称独树一帜,有继往开来的意义。不过他的批评始终以阐述这样或那样的文学表现的文学规则为焦点,而忽略了关于具体作家对特定规则的独特发挥的探究,忽略了对具体作品的文学独创性的开掘,有明显的局限性。为此,倡导一种既密切关注文学表现的规则性,又深刻阐发文学表现的独创性的话语模式批评是完全有必要的。 |
前辅文 |
|
|
|
肖锦龙,1960年1月生,回族,男,甘肃定西人,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1989届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世界文学专业硕士。 1991-1992年赴美国康涅狄格州中央大学英语系和人类学系进修。1997届英国华威大学比较文学理论硕士。1998-2000年为伦敦大学法语暨比较文学系博士生。2006届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专业博士。出版学术著作(含编著)6部,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国文学评论》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论著为国际莎学权威刊物《莎士比亚季刊》及“新华文摘》、《中国文学年鉴》等引述8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8篇,被国内外报刊引用200多篇次。重要论作有:《中国文化的探层结构和中西文学的思想导向》、《〈希腊神话〉、〈十日谈〉、的性观念-文艺复.兴实质管窥》、《的意象模式》、《20世纪后期莎剧评论的新动向》、《德里达的解构理论思想性质论》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