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针对高考改革背景、招生政策变化、高考内容调整、高考命题导向、高考新政试点经验等内容,以疑问解答的方式,从政策原文、权威解读、域外视角、案例等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阐释。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共14章,梳理了人们广泛关注的50个涉及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疑问。同时,本书还配有与高考新政相关的政策文件全文、相关论述以及高考新政动态、专家访谈录视频等资源,读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浏览。本书可作为教育管理人员、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及学生深入了解高考新政所用。
|
|
前辅文 第一部分 改革背景和思路 第一章 高考改革如何实施 第一问 高考为什么要不断改革?——教育改革和社会改革的迫切要求 第二问 此次高考改革主要针对哪些问题?——最大限度地改变教育机会不均 第三问 高考改革要沿着哪些方向前行?——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 第二部分 改革任务解读 第二章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都考些什么 第四问 全科开考会不会增加学生负担?如何适应这一变化?——从统考“套餐”变为选考“自助餐” 第五问 如何选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科目?选错了怎么办?——从“取长补短”变为“扬长避短” 第六问 学业水平考试的五个等级为什么要有比例规定?——成绩具有区分度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第七问 如何保证学业水平考试在实施过程中不走样?——确保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可信可用 第三章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怎么评、怎么用 第八问 为什么要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到关注“活生生的人” 第九问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评价学生什么?——评价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 第十问 综合素质评价该如何评?——五步程序突出写实记录,加强公示审核 第四章 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将会怎么改 第十一问 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核心是什么?——“一点四面”是关键 第十二问 立德树人的教育精神在试题中如何体现?——四个方面的考查要“吃透” 第十三问 新一轮高考改革,中学将迎来哪些变化?——三大变化必须关注 第十四问 全国高考为什么要增加统一命题省份?——适应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必然要求 第五章 如何挤掉高考加分的水分 第十五问 高考加分为何要“瘦身”?——育人导向,促进公平公正 第十六问 高考加分“留”什么、“减”什么?——保留和完善5 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取消鼓励性加分 第十七问 高考加分政策的实施如何监管?——必须在“严”字上下功夫 第十八问 高考加分“瘦身”后,有特长怎么办?——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或考生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第六章 高校自主招生新政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第十九问 为何要取消学校推荐?—— 中学不再分三六九等,只要你有真本事,在哪儿都可以申请 第二十问 联考取消后,选拔标准如何调整?——展现自我,拿出真本事,就有可能过关 第二十一问 选拔形式有何变化?——更加多样,参观博物馆也有可能是在考核 第二十二问 自主招生考核为何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让考生有更多选择,让高校不再掐尖 第二十三问 如何防范招生腐败?——招生全程透明,让腐败无处遁形 第七章 高校招生录取改革:从“批发”迈入“零售”时代 第二十四问 高考还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吗?——多元录取让学生升入高校的途径变多了 第二十五问 学生怎么在心仪的高校选拔中脱颖而出?——学业成绩和综合评价,一个也不能少,两者都要强 第二十六问 什么是“三位一体”招生?—— 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融为一体 第二十七问 今后高校录取还分批次吗?——在电子档案时代,高校的录取排次会逐步取消 第二十八问 在高考新政中,学生填报志愿的方式有变化吗?——推行高考后填报志愿,使用平行志愿投档方式 第八章 怎样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 第二十九问 为什么要提高中西部地区的高考录取率?——补偿中西部教育“欠账”,促进教育公平 第三十问 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是为了什么?——把高等教育资源增量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第三十一问 为什么要提高人口大省的高考录取率和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招生比例设置应参考人口基数和高校布局 第九章 如何让更多农村孩子上重点高校 第三十二问 重点高校怎么招收农村学生?——“三大专项计划”定向招收农村学生 第三十三问 参加专项招生计划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明确区域,严格考生户籍、学籍条件 第三十四问 参加专项招生计划的考生将享受哪些优惠政策?——增加选择机会,适当降分录取 第三十五问 如何确保考试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强化资格审核,加大信息公开和违规查处 第十章 如何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破解择校难题 第三十六问 “名校”是如何形成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招生制度不完善 第三十七问 择校之疾的病灶在哪里?——片面追求升学率和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 第三十八问 如何破解“择校”问题?——改择校招生为划片招生,均衡配置教育资源 第十一章 上高职院校,如何成就人生梦想 第三十九问 为什么要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尽早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减轻高考备考负担 第四十问 高职院校分类考试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式?——实行“文化素质+ 职业技能”的考试评价方式 第四十一问 参加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有前途吗?——搭建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的“立交桥” 第十二章 如何拓宽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通道 第四十二问 构建终身学习通道的意义何在?——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第四十三问 构建终身学习通道的创新举措有哪些?——构建四通八达的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第三部分 改革试点及案例 第十三章 上海高考改革试点怎么改 第四十四问 上海高考如何改?——打开多元化大门,改变一考定终生 第四十五问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怎么用?——让统考“套餐”变成选考“自助餐” 第四十六问 综合素质评价如何评?——从只看高考分数到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十四章 浙江高考改革试点怎么改 第四十七问 改革试点的重担为何落到浙江肩上?——浙江省近年来有一系列比较成功的改革实践 第四十八问 浙江高考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扩大学生学校双向选择权 第四十九问 改革后的浙江高考到底怎么考?——四种模式,不分文理,七选三,三位一体 第五十问 改革后的高校招生到底怎么招?——专业+ 高校,按专业平行志愿投档,综合评价 后记
|
|
|
|
|
|
新高考来了,怎么看,怎么办? 新高考来了,您准备好了吗? 高考变了,您准备好了吗? 未来高考怎么考?看看专家怎么说! ……
|
|
顾明远,男,中共党员,1929 年10 月14 日生,江苏江阴人,现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教育管理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教育学科召集人,中国教育学会会长,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联合主席等职。1991 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1999 年被北京市授予“人民教师”称号,2001 年获香港教育学院首届名誉教育博士学位,2008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荣誉教授,2009 年获澳门大学、日本创价大学名誉博士学位,2014 年获 “吴玉章终身成就奖”。
翟 博, 中国教育报刊社总编辑,编审,博士。先后在海内外多家报刊发表理论、文化、教育研究文章、新闻和文学作品数千篇,有50 多篇作品在全国及有关方面组织的评选中获奖。撰写、主编、参编出版书籍《法门寺传奇》《教育均衡论》《中国家训经典》等50 多部(本)。参与了教育部组织编写的《教育大国的崛起》一书的撰写统稿,参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起草。2009 年11 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确定为全国宣传文化战线“四个一批”人才。2011年3 月被国务院授予新闻出版事业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12 年12 月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
|
|
|
|
|
2014年9月4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在千呼万唤中出台了。这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后,我国教育政策的又一大重要改革举措。 那么,此次高考改革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这些变化将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改革、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产生什么影响呢?新高考将考什么、怎么考,如何评价,怎么录取呢?高考还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吗?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呢?高校自主招生如何打破常规、体现特色呢?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怎么评、怎么用呢?……这一系列问题都牵动着各级教育管理者、教师、家长、学生的心弦。 基于人们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关注和自己对新高考的理解,我们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和中国教育报刊社总编辑翟博先生编写此书。为了使该书更契合当前和未来几年高考改革的实际,作者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构思和整理相关文件精神,最终于2016年2月形成定稿,在编辑加工过程中还及时补充相关内容,期望能最大限度地与时俱进。 作者从高考改革背景、招生政策变化、高考内容调整、高考命题导向、高考加分瘦身、高考新政试点经验等方面,梳理提炼了50 个涉及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疑问,并选取政策原文、权威解读、域外视角、案例等内容进行全面阐释。书中还配有与高考新政相关的政策文件全文、相关论述以及高考新政动态、专家访谈视频等资源,读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浏览,可作为教育管理人员、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及学生深入了解高考新政所用。我们还将随时在网络平台上补充与高考改革相关的政策文件和权威解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