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ISBN:
新闻评论写作教学——开放的评论课堂(第二辑)
商品价格
降价通知
定价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领 券
配送
上海市
数量
库存   个

推荐商品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新闻评论写作教学——开放的评论课堂(第二辑)
物料号 :58435-00
重量:0.000千克
ISBN:9787040584356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月:2022-07
作者:马少华
定价:49.00
页码:360
装帧:平装
版次:1
字数:380
开本:16开
套装书:否

本书选编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马少华老师有关新闻评论课、论证与修辞课的教学日志和研究文章共70篇,生动地记录了师生间充满观点碰撞的课堂讨论和充分深入的线上线下交流。本书以真实的教学实践为依托,从新闻评论的思维与表达特点、观点与事实因素、论证与谬误、修辞效果、表现层面五个编目,深入探讨了有关新闻评论写作规律和写作教学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

作为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创新性教学探索,本书第一辑曾获得201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入编第二辑的是作者2015年之后写作的作品。本书围绕高校新闻评论课的教学内容和主要问题展开,由本科课程及于硕士研究生课程,由评论及于论证与修辞,呈现了在师生共同努力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本书不仅对新闻评论教学有启发作用,还可引导读者提高理性思辨的能力。

本书可作为经典教材《新闻评论教程》(第三版)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媒体从业人员及喜欢言论写作或论证、修辞的社会大众学习参考。

前辅文
第一编 新闻评论的思维与表达特点
  评论写作中的传播性因素和认识性因素
  评论中为什么会有抽象的东西?
  评论中的选择性概括
  抽象,就是选择不同的认识层次和认识方向
  评论中的抽象:有倾向和意图的抽象
  评论思维中的普遍性与抽象性是什么关系(答同学问)
  评论中可能存在的“空概念”
  课堂讨论评论的“集中性”
  辨识和追问评论中的“主题句”
  还有什么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文章的连贯性?
  近代评论文体的表达效率意识
  在“选题”的时候,你到底在确定什么?
  在新闻事件之外发现公共议题
  那些针对别人观点的评论有什么价值?
  因为缘起狗吠,我们就不谈杀人了吗?
  从同一个事实出发,评论具有不同的认识和色彩
  与角度和技巧相比,我更强调积累、认识和训练
第二编 新闻评论中的观点与事实因素
  价值判断,作为认识、选择和权衡
  一个新闻事件中的事实议题和价值议题
  分论点与主题句
  评论中不同类型的观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何评价论据的强度?
  论据,除了作为论据
  用具体的事实性论据避免空论
  课堂争议:名人个案的论证效果
  对同一个事实的两次叙述
第三编 新闻评论中的论证与谬误
  你断定某人进行了论证,标准是什么呢?
  从“天地之间”到宪法之下——评论课的演绎推理案例
  演绎推理只有三段论吗?
  什么样的新闻评论倾向于演绎推理?
  “不慎丢失拾得的手机该不该赔”的法律与逻辑
  归谬法,可以怎样推演“吹哨”的危害?
  归谬法可能在哪儿遇到“雷”?
  再谈归谬法中的演绎与类比——答同学问
  归谬法中的“谬”是怎样得到的?
  不同的归纳推理,对疫情后的世界做出不同的判断
  让我们用归纳推理,像警察叔叔那样破案
  归纳、类比:可错性的人类知识之源
  生物学为评论课提供了什么
  “凡刀加人身者罚”包含着什么谬误?
  归谬与类比,远了,就弱了
  如果算上身后发生的惨剧,闯红灯该当何罪?
  人体和车胎的类比怎样才会成立?
  类比的客观基础在哪里?
  牛痘,怎样理解才是一个类比推理的案例?
  首富可否被看作“把人推落天桥”?——类比案例的课堂讨论
  “苹果”——相距太远的类比对象
  如何论证基因编辑的可接受性
  为什么历史经验是一种较弱的论据
  你说的类比可能用错了,书上的类比可能译错了
  法律、公道与“圆圈”,孟德斯鸠啥意思?
  “加害方也是被害者”不宜怎样论证和比喻
  论证的效果,恐怕还要看语境、对象和意图
  “杀盗非杀人也”,是什么逻辑?
  是“滑坡谬误”,还是“见微知著”?
  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接受“滑坡谬误”?
  在对立的文章之间体验说服,审视论证
第四编 新闻评论中的修辞效果
  装扮成论证的修辞
  虚夸的修辞术与理性的逻辑学
  修辞的诉诸情感与“粗直”表达
  粗直语为什么是一种修辞?
  修辞也容易迂远
  说病毒“狡猾”是一种修辞,还是实际如此?
  修辞产生的搭配不当问题
第五编 新闻评论的表现层面
  结构的创新与标题的修辞
  与岳飞的对话消解了什么?
  评论标题的修辞:“复用”与“互文”
  和同学一起挑评论语言中的BUG
  对“人称”的分析可以揭示什么
  观点写作,在创新中建立新的文体默契
后记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