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ISBN:
文学理论教学参考书(附光盘)
商品价格
降价通知
定价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配送
上海市
服务
高教自营 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数量
库存   个

推荐商品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文学理论教学参考书(附光盘)
物料号 :27836-00
重量:0.000千克
ISBN:9787040278361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月:2009-11
作者:童庆炳
定价:34.30
页码:283
装帧:平装
版次:1
字数:340
开本:16开
套装书:否


本书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编写的《文学理论》一书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体例如下:第一,学习目标。指出学生学习这一章需要掌握的基本问题。第二,概念源流。对这一章内容中涉及的名词追本溯源并作出相关解释。第三,知识点例析。对书中出现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并且举例加以分析论证。第四,答题要点。对主教材后面列出的练习题给出答案或答案提示。第五,相关知识。给出与主教材内容相关的参考资料等。第六,进一步阅读。列出学生学习这一章内容需要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本书附PPT课件的光盘,可供教师授课使用,也可供学生自学使用。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创立
  一、学习目标
  二、概念源流
   1.唯物史观
   2.社会结构
   3.意识形态
   4.艺术精神掌握世界的方式
   5.艺术生产
   6.人的本质
   7.美的规律
   8.现实主义
   9.美学的和历史的批评标准
  三、知识点例析
   1.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2.“莎士比亚化”与“席勒式”
   3.诗意的裁判
   4.《插到革命背上的十二把刀子》与列宁的批评
   5.阿尔卡季·阿维尔钦柯
  四、答题要点
   1.唯物史观对文学理论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建设有什么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2.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文学理论主张是什么?你对这些理论观点是怎样理解的?有哪些启示?
   3.列宁在哪些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五、相关知识
   1.马克思论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2.恩格斯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诸因果(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关系
   3.马克思论生产和消费
   4.马克思论物质生产与艺术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5.马克思论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
   6.马克思论人的类特性和“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六、进一步阅读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一、学习目标
  二、概念源流
   1.文艺的工农兵方向
   2.普及与提高
   3.文艺的“源”与“流”
   4.“六个更”
   5.歌颂与暴露
   6.“二为”方向
   7.“双百”方针
   8.主旋律与多样化
  三、知识点例析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
   2.文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3.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
   4.“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的统一
   5.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统一
  四、答题要点
   1.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应当如何理解文艺与生活的关系?
   2.为什么说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应当如何理解文艺与人民的关系?
   3.为什么说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4.加强文学队伍建设,要求文艺工作者具有哪些方面的思想艺术修养?
  五、相关知识
   1.马克思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2.马克思论存在决定意识
   3.列宁论人的意识反映并创造客观世界
   4.列宁论文学是反映生活的镜子
   5.毛泽东论歌颂什么反对什么
   6.毛泽东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7.钟嵘论诗歌与生活的关系
   8.刘勰论以少总多
   9.孔颖达论风、雅的典型性
   10.鲁迅论文艺与革命
   11.鲁迅论文学与时代
   12.鲁迅论文学的典型化
   13.郭沫若论文学与社会
   14.黑格尔论艺术家应依靠生活的富裕
   15.歌德论通过特殊显示一般
   16.雨果论文学与人民
   17.裴多菲论真正的诗歌是人民的诗歌
   18.高尔基论人民是第一个诗人
   19.高尔基论典型化
  六、进一步阅读
第三章 文学的性质
  一、学习目标
  二、概念源流
   1.意识形态(ideology)
   2.真实性
   3.倾向性
   4.审美文学
   5.情感评价
  三、知识点例析
   1.《诗经》的审美属性与意识形态属性
   2.从同题材诗歌看文学的倾向性
   3.文学的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
   4.从李贺诗歌看文学审美活动的特征
   5.《尤利西斯》的语体特征
  四、答题要点
   1.为什么说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有哪些主要特征?
   3.文学的审美属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有什么特点?
   5.谈谈你对文学性质的理解。
  五、相关知识
   1.恩格斯论宗教、哲学、艺术等是“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领域”
   2.席勒论艺术真实是诗意的真实而有别于历史的真实
   3.康德论美的艺术
   4.朗格论艺术表现了艺术家所认识到的情感与情绪
   5.亨利·詹姆斯论艺术形象的个性
   6.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论“别材”“别趣”
   7.海德格尔论语言是诗,语言是人的主人
   8.朱光潜谈散文的声律之美
   9.汪曾祺论小说语言是视觉语言,使用语言像揉面,语言要和人物贴近
  六、进一步阅读
第四章 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一、学习目标
  二、概念源流
   1.价值观
   2.风教
   3.净化(Catharsis)
   4.模仿论
   5.感兴论
  三、知识点例析
   1.文学的价值观
   2.文艺的社会价值
   3.文学的真、善、美价值
   4.文学功能的整体性
   5.文学的认识功能
   6.文学的教育功能
   7.审美的非功利性
   8.悲剧型的审美功能
  四、答题要点
   1.何谓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如何形成的?
   2.什么是文学的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
   3.为什么说审美功能是文学最基本的功能?
   4.试说明各种文学功能之间的关系。
  五、相关知识
   1.白居易论“讽谕诗”
   2.王国维论《红楼梦》为“彻头彻尾之悲剧”
   3.鲁迅论小说的“启蒙主义”和“为人生”
   4.梁启超论小说的“熏”“浸”“刺”“提”四种功能
   5.王尔德论“一切艺术都是毫无用处”
   6.钱锺书论“诗可以怨”
   7.埃莱娜·西苏论女性写作的反抗性
   8.德里达论文学的实行性
  六、进一步阅读
第五章 文学创作
  一、学习目标
  二、概念源流
   1.艺术直觉
   2.艺术情感
   3.艺术想象
  三、知识点例析
   1.创作动因
   2.艺术构思
   3.艺术知觉
   4.艺术情感
   5.艺术想象
   6.作家与生活体验
   7.作家的文化修养与独特素质
  四、答题要点
   1.分析创作冲动与创作动机的区别。
   2.艺术直觉与科学直觉有哪些差异?
   3.艺术情感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如何?
   4.艺术想象的特点是什么?
   5.艺术理解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有哪些作用?
   6.为什么说生活体验对文学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7.怎样理解创作个性?
   8.如何处理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五、相关知识
   1.王夫之论情景关系
   2.维戈茨基论审美反应
   3.钟嵘论“即目”“直寻”
   4.朱光潜论直觉
   5.维戈茨基论艺术情绪
   6.苏珊·朗格论情感意象
   7.艾略特论情绪的锤炼
   8.萨特论创作的主观性
   9.荣格论艺术家作为“集体的人”
   10.朱熹论感物咏叹
   11.叶燮论诗人胸襟
   12.列宁论写作与无产阶级事业的关系
  六、进一步阅读
第六章 文学作品
  一、学习目标
  二、概念源流
   1.文学语言
   2.象征(Symbol)
   3.文学典型
   4.文类
  三、知识点例析
   1.对“意境”的六种理解
   2.分析苏轼的《洞仙歌·冰肌玉骨》的意境和意蕴
   3.东西方戏剧的发展历程
   4.散文诗
   5.特征化
  四、答题要点
   1.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有什么不同?
   2.文学作品的语言的特征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3.试述文学形象的特征。
   4.试述文学象征的特征,举例说明你对象征的理解。
   5.意境的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意境结构的虚实相生。
   6.请联系具体文学作品说明意境与象征的区别。
   7.何谓典型?试述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8.举例说明文学作品意蕴的系统性和丰富性。
   9.简述诗歌的艺术特征。
   10.比较小说与剧本的叙事差异。
  五、相关知识
   1.什克洛夫斯基谈文学手法
   2.托马舍夫斯基论格律
   3.司空图论韵外之致
   4.别林斯基论创作的独创性
   5.王国维论“境”
   6.亚里士多德论戏剧的情节
   7.瓦特论小说的兴起
  六、进一步阅读
第七章 文学接受
  一、学习目标
  二、概念源流
   1.文学接受
   2.文学经典
  三、知识点例析
   1.文本阅读与审美感受
   2.借鉴动机
   3.二度创造的开放性
   4.创造性阐释
   5.接受的共通性与差异性
   6.文学接受与文学经典
   7.经典化
  四、答题要点
   1.如何理解文学接受的构成?
   2.谈谈文学接受过程中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评价。
   3.怎样理解文学接受活动过程中的“二度创造”?
   4.谈谈文学接受的差异性和共通性。
   5.试论文学经典的特征和意义。
  五、相关知识
   1.姚斯论读者的期待视界(期待视野)
   2.伊塞尔论阅读行为
   3.鲁迅论文学接受中的读者体验
   4.王朝闻论欣赏者的再创造
   5.王朝闻论欣赏活动
  六、进一步阅读
第八章 文学批评
  一、学习目标
  二、概念源流
   1.文学批评
   2.文学批评的原则
   3.文学批评的标准
   4.文学批评的类型
   5.文学批评的方法
   6.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互动
   7.文学批评的主体
   8.文学批评文体类型
  三、知识点例析
   1.传记批评方法
   2.社会历史批评方法
   3.感兴批评方法
   4.语言批评方法
   5.心理分析批评方法
   6.读者反应批评方法
   7.意识形态批评方法
   8.文化批评方法
  四、答题要点
   1.怎样理解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关系?
   2.怎样理解文学批评的美学的历史的原则?
   3.文学批评中思想标准与艺术标准的关系如何?
   4.结合具体实例谈谈文学批评的步骤。
  五、相关知识
   1.艾略特论批评的功能
   2.李健吾论《边城》
   3.普希金论批评
   4.恩格斯论美学的和历史的原则
   5.巴尔扎克论真实
   6.鲁迅论“文学的阶级性”
   7.托尔斯泰论情感
   8.老舍论文学语言
   9.刘勰论隐秀
   10.贺拉斯论批评家与作家的关系
   11.宗白华论中西差异
   12.艾伦论当代批评的特征
  六、进一步阅读
第九章文学的历史演变
  一、学习目标
  二、概念源流
   1.文学风格
   2.文学思潮
   3.浪漫主义
   4.现实主义
   5.现代主义
  三、知识点例析
   1.神话原型与文学的产生
   2.文学发展动力的问题
   3.政治对文艺发展的影响
   4.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5.风格存在于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高度交融所形成的整体风貌中
   6.后现代主义的总体精神和艺术特征
  四、答题要点
   1.简析劳动、语言、原始思维与文艺发生之间的关系。
   2.如何理解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3.如何理解文学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4.哪些因素决定着文学流派的形成?
  五、相关知识
   1.席勒论游戏冲动
   2.鲁迅论“不识字的作家”与文学的发生
   3.马克思论文学艺术发展与社会发展
   4.毛泽东论文学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5.刘勰论文学发展的继承与创新
   6.马克思论风格的多样性
   7.刘勰论风格与作家个性
   8.布封论“风格却是本人”
   9.赫拉普钦科论文学流派
   10.詹明信论后现代主义的特点
  六、进一步阅读
第十章 文学活动的当代发展
  一、学习目标
  二、概念源流
   1.文学生产
   2.文学消费
   3.文化产业
   4.夸示性消费
   5.图像化转向
   6.全球化
  三、知识点例析
   1.艺术生产的两重性———以宋代“润笔”制度为例
   2.商业出版中书商的作用———以明代通俗小说的繁兴为例
   3.电子媒介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影响———以刘震云及其《手机》为例
   4.当代文化的图像化转向———以图文书《老照片》为例
   5.网络文学修辞特色———以著名的网络文学作品为例
   6.全球化时代的交流与认同———以旅居海外的大陆作家为例
  四、答题要点
   1.如何理解文学生产的两重性及当代文学生产的新特点?
   2.如何理解文学消费的两重性及当代文学消费的新特点?
   3.媒介对于文学活动的重要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4.全球化语境下文学的跨文化交流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
  五、相关知识
   1.马克思恩格斯论资产阶级将诗人和艺术家变成它的雇佣劳动者
   2.马克思论艺术生产作为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区分
   3.马克思论艺术生产本质上是非经济意义上的生产
   4.马克思论精神消费比物质消费更高尚
   5.马克思论精神产品的两种存在形式
   6.马克思论生产与消费的互动关系
   7.马克思论精神生产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8.马克思论精神生产作为雇佣劳动是巨大的进步
   9.本雅明论资本主义文化市场中的作家及其作品
   10.本雅明论技术复制
   11.伊尼斯论传播的偏向
   12.艾柯论书籍不会消亡
   13.阿多诺论文化工业的性质
   14.韦尔施论日常生活审美化
   15.歌德论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
  六、进一步阅读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