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中还没有商品,赶紧选购吧!
ISBN:
先进高强度钢及其工艺发展
商品价格
降价通知
定价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配送
上海市
服务
高教自营 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数量
库存   个

推荐商品

  • 商品详情
手机购买
商品二维码
加入购物车
价格:
数量:
库存   个

商品详情

商品名称:先进高强度钢及其工艺发展
物料号 :51837-00
重量:0.000千克
ISBN:9787040518375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9-11
作者:戎咏华、陈乃录 、金学军、郭正洪、 万见
定价:169.00
页码:680
装帧:精装
版次:1
字数:770
开本:16开
套装书:否

采用先进高强度钢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途径。通过热处理工艺的创新和发展,传统的低强度铁素体-珠光体钢发展为双相钢、相变诱发塑性钢、孪生诱发塑性钢、淬火-分配钢和淬火-分配-回火钢等先进高强度钢,相关研究近十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本书由绪论和九章研究内容组成。绪论概述上述各种先进高强度钢的发展历史和主要研究的理论成果;其余九章的内容包括:高强度钢设计的理论基础,高强度钢组织表征的原理和技术、双相钢、相变诱发塑性钢、孪生诱发塑性钢、淬火-分配钢、淬火-分配-回火钢,淬火工艺中温度场-组织场-应力场的有限元模拟和等同于MQ-P-T工艺原理的ATQ工艺及其工程应用。 本书可供先进高强度钢研究的入门者和需要理论提高的研究者参考。

前辅文
绪论
  参考文献
第一章 高强度钢设计的理论基础
  1.1 钢中的合金元素
   1.1.1 合金化的热力学原理
   1.1.2 合金元素对相变的影响规律
   1.1.3 合金元素对性能的影响规律
  1.2 钢中的相变
   1.2.1 相变与微观组织演化的基本原理
   1.2.2 珠光体相变与钢铁材料的强韧化
   1.2.3 贝氏体相变与钢铁材料的强韧化
   1.2.4 马氏体相变与钢铁材料的强韧化
  1.3 热机械控制工艺技术及其发展
   1.3.1 热机械控制工艺技术
   1.3.2 热机械控制工艺+弛豫-析出-控制相变技术
  1.4 合金设计软件
   1.4.1 JMatPro性能模拟软件
   1.4.2 Thermo-Calc热力学和相图计算软件
   1.4.3 MICRESS微观组织演化软件
  1.5 钢合金设计示例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高强度钢组织表征的原理和技术
  2.1 XRD 表征
   2.1.1 残余奥氏体量的确定
   2.1.2 层错概率的确定
   2.1.3 位错密度的确定
  2.2 TEM表征
   2.2.1 明场、中心暗场及弱束暗场
   2.2.2 高分辨成像
   2.2.3 取向衍射花样
   2.2.4 孪晶衍射花样
   2.2.5 电子衍射花样法测定层错概率
  2.3 DSC表征
  2.4 电阻法表征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双相钢
  3.1 奥氏体化
   3.1.1 奥氏体化概述
   3.1.2 奥氏体的形核
   3.1.3 奥氏体的长大
   3.1.4 碳化物溶解与成分均匀
   3.1.5 奥氏体化动力学
   3.1.6 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合金成分影响
  3.2 双相钢
   3.2.1 双相钢的机械性能与微观组织
   3.2.2 双相钢的高速应变性能
   3.2.3 双相钢的成形性
   3.2.4 双相钢的氢脆
   3.2.5 改善双相钢电阻点焊性能的新工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相变诱发塑性钢
  4.1 TRIP钢的合金设计和工艺
   4.1.1 TRIP 钢的合金体系设计
   4.1.2 TRIP钢的热处理工艺
  4.2 TRIP钢的微观组织与性能
   4.2.1 TRIP钢的微观组织
   4.2.2 TRIP钢的力学性能
   4.2.3 影响TRIP钢性能的因素
  4.3 TRIP钢中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4.3.1 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
   4.3.2 影响奥氏体稳定性的因素
  4.4 TRIP效应及其对塑性的贡献
  4.5 超高强度TRIP钢的设计
   4.5.1 平衡状态下的相图计算
   4.5.2 利用DICTRA软件模拟钢中各合金元素的分布
   4.5.3 超高强度TRIP钢设计实例
  4.6 轻质δ-TRIP钢
   4.6.1 δ-TRIP钢的组织结构特点
   4.6.2 δ-TRIP钢的成分特点和可焊性
   4.6.3 δ-TRIP钢的力学行为及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孪生诱发塑性钢
  5.1 层错能的理论计算与测定
   5.1.1 Fe-Mn-C体系的层错能计算
   5.1.2 添加的合金元素对Fe-Mn-C层错能的影响
   5.1.3 层错能的X射线衍射测定
   5.1.4 层错能的TEM测定
  5.2 Fe-Mn-C和Fe-Mn-Al-Si系的力学性能
   5.2.1 Fe-Mn-C系的力学性能
   5.2.2 Fe-Mn-Al-Si系的力学性能
  5.3 氮和铌合金化的TWIP钢
   5.3.1 含氮的TWIP钢
   5.3.2 含铌的TWIP钢
   5.3.3 奥氏体晶粒尺寸对应变诱发孪生的影响
  5.4 TWIP钢的高塑性机制
  5.5 TWIP钢在不同应变速率下的热形变行为及其理论预测
  5.6 冷轧和预应变退火中微观组织和织构的演化
   5.6.1 冷轧中微观组织和织构的演化
   5.6.2 预应变退火中微观组织的演化
   5.7 不同应变速率下的拉伸行为
   5.8 TWIP 钢的动态应变时效
  5.9 TWIP钢的成形性和孔胀性
   5.9.1 TWIP钢的成形性
   5.9.2 TWIP钢的孔胀性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淬火-分配钢
  6.1 Q&P热处理工艺
  6.2 Q&P处理的组织设计与表征
  6.3 Q&P钢成分设计
  6.4 Q&P组织和相变过程
   6.4.1 全奥氏体化和部分奥氏体化
   6.4.2 淬火
   6.4.3 碳约束准平衡模型
   6.4.4 贝氏体相变
   6.4.5 界面迁移
   6.4.6 碳偏析
   6.4.7 回火过程碳化物析出
  6.5 力学性能和强韧化机理
   6.5.1 Q&P钢的强塑化机理
   6.5.2 Q&P钢的强韧化机理
   6.5.3 马氏体形貌对Q&P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6.6 Q&P工艺的应用及Q&P钢使用性能的初探
   6.6.1 Q&P工艺的生产匹配
   6.6.2 Q&P工艺在热成形钢生产中的应用
   6.6.3 Q-T&P工艺
   6.6.4 Q&P钢的氢脆
   6.6.5 Q&P钢的腐蚀行为
   6.6.6 Q&P钢的动态力学性能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淬火-分配-回火钢
  7.1 Q-P-T钢的合金成分和工艺设计原理
  7.2 Q-P-T钢与Q&P钢/Q&T钢力学性能的比较
  7.3 中低碳Q-P-T钢的拉伸性能及其微观组织分析
  7.4 基于反TRIP效应设计的高碳Q-P-T马氏体钢
  7.5 低碳Q-P-T钢使用温度范围的评价
  7.6 Q-P-T钢的动态拉伸力学行为
   7.6.1 实验方法
   7.6.2 低碳Q-P-T钢和Q&T钢的动态拉伸性能
   7.6.3 不同拉伸速率下低碳Q-P-T钢和Q&T钢的组织演变
   7.6.4 Q-P-T钢动态拉伸条件下的强塑性机制
   7.6.5 两种拉伸行为的异同性
  7.7 低碳Q-P-T钢的动态压缩力学行为
   7.7.1 动态压缩实验方法
   7.7.2 低碳Q-P-T钢和Q&T钢的压缩性能
   7.7.3 不同压缩速率下低碳Q-P-T钢和Q&T钢的组织演变
   7.7.4 Q-P-T钢动态压缩条件下的强塑性机制
  7.8 低碳Q-P-T钢的成形性
   7.8.1 成形极限图相关理论参数
   7.8.2 单轴拉伸性能及其表观参数
   7.8.3 Q-P-T钢和Q&T钢的成形极限图
   7.8.4 Q-P-T钢成形过程的组织演变
   7.8.5 Q-P-T钢成形过程的微观机制
  7.9 低碳Q-P-T钢的氢脆敏感性
   7.9.1 实验方法
   7.9.2 残余奥氏体和晶粒细化对Q&T钢和Q&P钢氢脆敏感性的影响
   7.9.3 改善Q&P钢和Q-P-T钢氢脆敏感性的方法
   7.9.4 讨论
  7.10 Q&P过程中的界面迁移
   7.10.1 Q&P 工艺中界面迁移的实验和热力学分析
   7.10.2 界面迁移的驱动力和迁移速度
  7.11 残余奥氏体增强塑性的新机制——DARA效应
   7.11.1 DARA效应的发现
   7.11.2 DARA效应涉及的几个问题
  7.12 相变诱发塑性起因的有限元模拟证明
   7.12.1 应力松弛有限元模拟方法
   7.12.2 加载模拟过程中的力学参数
   7.12.3 一维应变等效模型的建立
   7.12.4 在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中的应力松弛模拟
   7.12.5 应力松弛与无应力松弛模拟的比较
  7.13 Q-P-T工艺的应用实例
   7.13.1 中厚热轧板
   7.13.2 Q235 H型钢
  参考文献
第八章 淬火工艺中温度场-组织场-应力场的有限元模拟
  8.1 淬火过程有限元模拟的基础
   8.1.1 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8.1.2 组织场的数值模拟
   8.1.3 应力场的模拟计算
   8.1.4 温度场-组织场-应力场的耦合模型
  8.2 淬火过程模拟的主要参数
   8.2.1 热物性参数
   8.2.2 TTT曲线
   8.2.3 表面综合换热系数
  8.3 温度场-组织场-应力场耦合模型精度的实验验证
   8.3.1 应力测定方法
   8.3.2 模拟方法
   8.3.3 模拟结果
   8.3.4 模拟分析
  8.4 有限元模拟应用的实例
  参考文献
第九章 等同于MQ-P-T工艺原理的ATQ工艺及其工程应用
  9.1 ATQ工艺和MQ-P-T工艺的关系
  9.2 淬火冷却
  9.3 淬火应力
   9.3.1 应力与残余应力
   9.3.2 淬火冷却过程中应力的产生
   9.3.3 淬火裂纹
   9.3.4 淬火裂纹的分类
  9.4 水-空交替控时淬火冷却工艺
   9.4.1 水-空间歇式淬火冷却工艺
   9.4.2 ATQ工艺的制定方法
   9.4.3 预冷时间的研究
   9.4.4 预冷效果的模拟计算与试验验证
   9.4.5 冷却过程的模拟与测量
  9.5 ATQ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9.5.1 在塑料模具钢上的应用
   9.5.2 在轴类件上的应用
   9.5.3 在低碳高合金钢铸钢件上的应用
   9.5.4 在大壁厚开孔风电轴水淬的应用
  参考文献

对比栏

1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2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3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

4

您还可以继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