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尝试观察的知识现象,多有不为主流数学史所留意的题材,如“计算”大叙事的简要轮廓、中国古代对角度的认识等。其实历史发生的就发生了,没发生的就没发生,像所谓的“李约瑟难题”,即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这类问题,不敢期望会取得终极答案。历史的进程是极度复杂的,从太多难以分辨的影响因素中,厘清一条因果明晰的关系链条,这种企图对作者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作者只希望读者能从涉猎数学史的过程里寻觅一些乐趣,感受那种在前人到过的山川原野上采撷到被忽视的奇花异草的欣喜。 |
前辅文 |
|
|
|
|
|
|
|
|
|
|
本书的主轴是“艺数”。“艺数”是近年来台湾数学科普界所新造的名词,它的范围至少包含以下三类:(1)以艺术手法展示数学内容;(2)受数学思想或成果启发的艺术;(3)数学家创作的艺术。数学与艺术互动最深刻的史实,莫过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从绘画发展出透视法,里昂?阿尔伯蒂的名著《论绘画》开宗明义:“我首先要从数学家那里撷取我的主题所需的材料。”这种技法日后促成数学家建立了射影几何学,终成为19世纪数学的主流。以往很多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家只能在脑中想象,很难传达给外行人体会。但是自从计算机带来的革命性进步,数学的抽象建构也得以用艺术的手法呈现出来。本书有心向读者介绍“艺数”这种跨接艺术与数学的领域,也让大家了解在台湾所开展的推广活动。 |
前辅文 |
|
|
|
|
|
|
|
|
|
|
面对21世纪国际上人才竞争的激烈形势,中国数学界自然非常关注数学教育的状况,有些令人尊敬的数学家已经把目光从超常教育或精英人才的培养,移往面向广大普通学生的数学教育。我们应该敞开胸怀,把握时代的脉搏,以丰富多样的数学教育内容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文化、历史、艺术等各种知识的关联互动,使他们能够在终身学习历程中随个人需求适时获取。 本书中“教育”涵盖的范围取宽松的解释,从强调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到研究领域的评估,由事关学校的正规教育到涉及社会的普及教育,虽然看似有些散漫芜杂,但是贯穿作者的观点的基调,仍然是伸张主流之外的声音,维护多元发展的氛围。 |
前辅文 |
|
|
|
|
|
|
|
|
|
|
本书各章的主角都曾经在当时数学主流之外,蹚出一条清溪,有的日后甚至拓展开恢弘的水域。历史上这类辩证的发展,让独行者的声音能不绝于耳,好似美国文学家梭罗在《瓦尔登湖》(Walden; or Life in the Woods)所说:“一个人没跟上同伴的脚步,也许正因为他听到另外的鼓点声。”这种个人偏好当然也影响了价值取向,作者认为在数学的国境内,不应该有绝对的霸主。一些不起眼的题材,都有可能成为日后重要领域的开端。正如美国诗人佛洛斯特的著名诗作《未曾踏上的路》(The Road Not Taken)所描述: 林中分出两条路 我选择人迹稀少的那条 因而产生了莫大差别 如果数学的天下只有一条康庄大道,就不会有今日曲径通幽繁花鼎盛的灿烂面貌,我们应该不时回顾并感念那些紧随内心呼唤而另辟蹊径的秀异人物。 |
前辅文 |
|
|
|
|
|
|
|
|
|
|